江北做“垃圾分类”先锋者 因地制宜探索完善垃圾分类运营模式

发布时间:2016-12-26 35
要实现垃圾分类处置,最关键是要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而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为此,近年来,重庆江北区市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把垃圾分类处理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已初步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运营模式。

垃圾分类处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利民之举。近年来,重庆江北区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垃圾分类处理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并于2014年底在金科廊桥水岸小区开始试点。

经过近两年来积极稳步地全力推行,该区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其认识理念从无到有,其宣传方式不断创新,目前已为垃圾分类处理行业探索总结出了可以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并初步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运营模式,成为重庆市垃圾分类处理的“探路者”。

垃圾分类认知理念的从无到有

近日,家住江北区金科金砂水岸的小区居民杨阿姨收到一条手机短信:由于其正确参与垃圾分类,可凭积分奖励兑换厨余垃圾袋。

杨阿姨领取的厨余垃圾袋与一般垃圾袋不一样,每个袋子上有二维码标记,相当于每袋垃圾都有了“身份证”。在小区的垃圾房内,工作人员将对这些带有“身份证”的厨余垃圾袋进行扫描抽查,正确分类的居民每月将得到80分积分奖励,可用于兑换30个厨余垃圾袋。

不仅如此,金砂水岸小区居民还可以在每周六或周日到小区参加“资源回收日”活动,把可回收垃圾带到现场换取积分奖励,积分奖励可兑换肥皂、洗衣液等生活用品。

“以前,我们对垃圾分类完全没有概念和认识,所有垃圾都往一个垃圾袋里扔。”杨阿姨说,“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不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的害处,越来越多的小区居民开始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处理。”

据介绍,今年4月,在廊桥水岸小区试点的基础上,江北区又推动了金科金砂水岸、长安麒麟公馆两个小区加入试点。目前,实现试点小区居民参与率达到91%,居民投放率达到76.9%,投放正确率达到了58.2%,垃圾减量率接近30%。

垃圾分类宣传方式的不断创新

要实现垃圾分类处置,最关键是要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而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为此,近年来,江北区市政环卫部门从开展宣传教育入手,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为实现垃圾分类处置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今年,江北区在寸滩、石马河、铁山坪、郭家沱等街道开展了多场专场宣传活动,发放了41000余册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并给市民发放分类垃圾袋、垃圾桶等物品,还制作形象宣传片在观音桥商圈、江北电视台滚动播出。截至目前,共发放各分类垃圾桶11000余个,分类垃圾袋30万余个。

江北区还专门设计了“垃圾分类推广大使卡通形象”,4个颜色各异、代表不同垃圾类别的卡通宝宝成为该区垃圾分类推广大使。

不仅如此,从去年开始,江北区还在全市率先开设垃圾分类课程,该区52所中小学、125所幼儿园免费发放由江北区市政园林局编发的《绿色生活,从垃圾分类开始》科普教材共计48000册,从小培养垃圾分类的文明意识。

“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江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小手牵大手”的效应,垃圾分类处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更多关注和重视,广大居民们的垃圾分类和环保意识得到显著提升。

垃圾分类运营模式的日益完善

“我国从2000年开始推广垃圾分类,如今16年过去了还没有大面积推广,可见垃圾分类推广难度确实大,但难点在于垃圾分类是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很关键。”据江北区环境卫生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切实抓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他们在做好宣传引导的同时,还投入相应的设施配备和专门人员,将市民分类投放的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并予以分类处置,“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做好,都将导致垃圾分类前功尽弃,无法持续。”

据了解,通过一年多的试点,江北区针对各种垃圾分类的情况,已经形成了不同的垃圾分类处理运营模式,并正在不断完善。比如,在区行政中心建立了厨余垃圾处理站,在机关食堂推行“干湿分类”,机关食堂每天产生的1吨多厨余垃圾实现就近及时处置;在观农贸、银鑫市场、建东市场、茶园市场、兆隆市场、五里店永辉超市、卜蜂莲花超市等市场和超市开展果蔬垃圾分类清运,日清运果蔬垃圾近40吨;在港城垃圾中转站新建一条“大件垃圾”粉碎线,旧家具、旧沙发等大件垃圾通过粉碎,其中的废旧金属等可回收物实现回收利用。

该负责人表示,明年,江北区将扩大试点小区范围,争取在全区所有学校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同时,进一步解决和验证这个系统工程的各个环节,探索并完善垃圾分类的运营模式,争取尽早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