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塑胶资讯 > 进口出口 > 塑料制品出口:红火中存在隐忧

塑料制品出口:红火中存在隐忧

发布时间:2008-01-15 11
   据海关统计,2006年广东省出口各类塑料制品51.5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12.6%。2007年1月份,广东省出口塑料制品5亿美元,比2006年1月份增长26.2%。

    随着塑料工业的快速发展,近两年广东的塑料制品行业成为极具活力的产业,塑料制品出口呈现一派红火的场面。但企业缺乏规模、外部市场风云变幻等因素制约着塑料制品出口的进一步增长:

    一是企业规模小,未能形成规模生产,产品档次低。2007年1月份,有塑料制品出口记录的广东省企业多达7049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87家,但出口总值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仅3家,100万美元以上的仅78家。民营企业在出口中表现活跃,仅1月份就出口1.3亿美元,增长33.3%。但民营企业相对技术装备较为落后,特别是其中有许多小企业甚至是家庭作坊式生产,产品档次较低。同时,国内市场“跟风”现象严重,中小企业基本上没有属于自己的品牌,产品往往是“大路货”,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主要靠走低端价格路线取得出口。

    二是外部因素掣肘塑料产业的发展。国内生产的塑料日常用品和工艺品中,部分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DOP增塑剂,由于国内现行的法规中尚未明确增塑剂的最大允许量,而欧美日韩等国已纷纷出台标准和法规,这将可能引发塑料制品对上述国家出口受阻;同时反倾销问题也不容忽视,欧盟2006年对产自中国和泰国的塑料袋展开了反倾销调查,并对从中国和泰国进口的塑料袋征收反倾销税。

    三是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废塑料进口替代效应显现。2006年原油价格上涨,带动其下游塑料原料价格上涨30%以上,而同期塑料制品价格上涨仅8.5%,远远低于原材料上涨速度,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减小。同时,塑料原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引发了废塑料的进口替代效应,2006年广东共累计进口各类废塑料14.1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25.7%。利用废塑料替代塑料原料生产塑料制品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企业成本,但由于废塑料质量参差不齐而且有些甚至未经处理就进口并投入生产,因此,会导致用废塑料制成的塑料制品质量堪忧,而且废塑料的大量进口也易在当地造成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