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塑胶资讯 > 专家评点 > 塑料之乡艰难转型 政府力量暖人心

塑料之乡艰难转型 政府力量暖人心

发布时间:2015-12-09 16
1978年初,温岭市大溪镇大溪小学校办厂购置了3台25克注塑机生产牙膏盖,从此,大溪镇开启了产销日用塑料的新时代,注塑业也成了该镇仅排在泵与电机产业后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并在2008年被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日用塑料之乡”的殊荣。
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原先让该镇引以为傲的注塑产业暴露出了产品单一、企业“低、小、散”、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成了阻碍产业发展的“拦路虎”。近年来,该镇政府和企业一起,探索与实践转型升级之路。近日,笔者连续走访了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了解企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情况。

塑料之乡艰难转型 政府力量暖人心
注塑产业的发展难题,早已引起了该镇政府的关注,该镇也一直在帮助企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
该镇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帮扶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的第一步就是安全隐患整治,只有在安全的生产环境下,才能谈发展。不然,一起事故就可以毁了企业的多年心血。镇里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采取限期整改、关停等措施,并引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体系,提高企业的安全指标。
此外,该镇对“低、小、散”企业采取关停一批、孵化一批的策略,坚决淘汰掉不符合市场规律和法律的企业。原先全镇的注塑企业超过700家,现在精简到了400多家。虽然数量少了,但质量提高了,很多企业都加入到了2000万元规模上企业行列,目前该镇已有2000万元规模上企业27家,2014年实现规上产值约8亿元,同比增长0.72%,占全镇规上工业产值的6.17%。
为了鼓励企业进行转型升级,该镇在土地指标极其紧张地情况下,专门为发展潜力巨大及规上龙头企业安排用地,也就是说,企业不主动谋发展,将很难拿到土地。目前,该镇已建有4个注塑工业园区,占地800多亩。
总而言之,该镇在近年来主要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使得日用塑料行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集聚不断加快,配套企业日益完善,最终形成产业链完整、社会化协作、专业化生产的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