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塑胶资讯 > 专家评点 > 阻燃剂为何在国内推广不开

阻燃剂为何在国内推广不开

发布时间:2009-08-12 58
     我国目前有1000多家阻燃剂生产企业,技术水平和经营状况都不错。其中龙头企业江苏雅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值达到5亿多元,其开发出的环保型阻燃剂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图为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有关负责人到该公司检测室考察。

  在近期召开的全国阻燃学术会议上,中国阻燃学会秘书长周政懋指出,目前阻燃剂在国内的使用仍不普及,国内阻燃塑料占塑料制品的比例不到2%。而在美国,阻燃塑料比例为30%左右。据记者了解,早在2006年6月,公安部消防局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20286-2006《公共场所用阻燃制品燃烧性能要求和标识》就已正式出台,并于2007年3月1日正式实施。时隔两年,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阻燃剂仍旧在国内推广不开?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和采访。

  业内专家分析,在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中,假如事故公交车内的设施使用了阻燃材料,就可能为消防赢得时间,减少人员伤亡。图为熊熊燃烧的9路公交车。

  成本高导致用量少

  2月中旬发生在央视新大楼的火灾,引起了广泛关注。周政懋个人认为,燃烧速度这么快,大楼建筑材料中肯定没有加阻燃剂,即使加了阻燃剂,也是假冒伪劣产品。

  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建筑必须要做阻燃处理,而央视大楼没有做,违反了国家规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以至于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建筑专家敢站出来签字说大楼还可以继续使用。

  据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合成材料、高分子材料大量涌现。这些材料使用非常方便,但致命弱点就是容易燃烧。把阻燃剂放在这些材料里面,可使材料的燃烧速度减慢。一旦发生火灾,可以使得人员有更多的逃生时间,让消防人员赶快灭火。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GB20286-2006《公共场所用阻燃制品燃烧性能要求和标识》的规定,公共场所使用的建筑制品、铺地材料、电线电缆、插座、开关、灯具、家电外壳,以及座椅、沙发、床垫中使用的保温隔热层及泡沫塑料必须符合相应的阻燃标准等级。

  为了配合这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公安部消防局又制定了《阻燃制品标识管理办法》,于2007年5月1日正式实施。2008年7月1日起,我国在公共场所正式推行防火阻燃标识明示管理制度。制度要求,新建或改建的公共场所,必须采用满足强制性国家标准GB20286-2006的阻燃制品。

  然而,一家阻燃剂企业老总向记者透露,即使在法规已经颁布的情况下,国内相关企业的产品能达标的也很少。对于内销国内市场的产品,企业根本不在乎有没有达标。“技术不是问题,关键是成本。以聚丙烯为例,其在装饰、装潢中采用较多,它的原料价格是每吨8000~10000元,而阻燃剂价格通常在每吨2万元左右。按规定,阻燃剂加入比例要达到10%~15%。也就是说,如果要添加阻燃剂,每吨聚丙烯的成本要增加2000~3000元。”

  上海善有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际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阻燃剂的使用,对中国整个的环保形势来说,从挽救生命的层面来看,都是很有意义的。“但我在了解了市场情况后,觉得很失望。前一阵子,我在长三角跑了一些厂家,其中有很多是供应建筑材料的制造商。我给他们介绍阻燃剂时,他们普遍感到比较陌生,对添加阻燃剂也没有迫切感。或者有的企业知道这事,但觉得没有添加的必要。企业往往称:用户不需要我阻燃,我为什么要添加阻燃剂呢?如果我主动去阻燃的话,成本就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就减弱了。”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公共场所使用的阻燃制品极少。在有些公共场所,消防部门不来检查,就不用阻燃制品;如果来检查,就临时放点儿阻燃制品。很多娱乐公共场所为了应付消防部门的检查,往往在检查前临时往墙壁上喷点阻燃化学品,但这样墙壁很快便会失去阻燃性能。还有公共场所为了应付检查,将窗帘、地毯等织物放在阻燃剂里浸泡后挂出来,下水一洗就不再阻燃了。“这样的情况太多了。”一位专家痛心疾首地说。

  四川大学降解与阻燃高分子材料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玉忠教授表示:“很多企业为了应付检查来找我咨询,希望把他们的产品处理一下,喷点儿东西,应付一下检查。检查完了就不管了。我不能给他们做这种事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国内阻燃剂的产量为每年近20万吨。既然国内用量很少,那么大量的阻燃剂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都拐着弯儿出口了

  美国的一位阻燃专家彼得·维特曼前几天到北京理工大学作讲座时说,在2001年美国“9·11”事件中,受到飞机撞击的世贸大楼南楼没用阻燃材料,结果大楼起火坍塌的时间比用了阻燃材料的北楼坍塌的时间早了几十分钟。“在这宝贵的几十分钟里,可以逃出多少人!阻燃剂的重要性就在这里面。”

  美国关于防火阻燃的国家标准非常严格,其执法、监督也都很到位。比如拿电视机作阻燃性能测试时,将一只燃烧的蜡烛倒在电视机上,最终只会把电视机烧个黑窟窿,并不会造成火灾。有研究数据记载,在美国,拿100万台电视机作阻燃测试,结果都不会造成人员伤亡。美国不仅对本国生产的产品要求这么严格,对进口的产品同样如此。

  在如此严格的美国国标之下,我们国内的产品如果要出口的话能通过阻燃测试吗?“完全可以通过测试。”周政懋肯定地告诉记者。他表示,我国目前有1000多家生产阻燃剂的企业,技术水平和经营状况都不错,其中龙头企业江苏雅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有5亿多元的产值,产品质量也很过硬。同时,国内有一批科研院所的阻燃剂研发水平已与先进国家同步,如中国科技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四川大学降解与阻燃高分子材料省重点实验室的研发水平就已处于世界前列。

  江苏雅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秦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生产的阻燃剂销量还不错,但主要是来自国外的需求。即使产品卖给了国内客户,客户生产的阻燃制品也都是为了出口。也就是说,国内的阻燃剂最后拐着弯儿几乎都出口了。“我的客户开玩笑说:不买阻燃剂的,是以内销为主的企业;买阻燃剂的,是外销为主的企业。”

  王玉忠也表示:“国内生产的阻燃剂大部分还是出口了,因为国外对阻燃的要求很严格。”

  中科大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火灾科学基础研究领域惟一的国家级研究机构,研究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图为全国阻燃学术会议召开期间,与会代表来到该实验室下设的船舱火灾实验平台参观学习。

  难以推广的原因

  阻燃剂的推广应用是惠及千家万户的大好事,可从2007年3月1日到现在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为什么阻燃剂的推广如此缓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主要原因有三点。

  首先是使用阻燃剂的意识不强。近日,深圳消防局发布消息称,自2月底开展公众聚集场所聚氨酯装饰材料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以来,到4月底,全市共发现使用聚氨酯装修装饰材料的娱乐场所455家,现已将这些材料全部拆除。深圳市消防局还要求,今后各企业单位在设计、装修过程中不能使用聚氨酯装修材料,并欢迎市民举报。而专家对深圳市消防局的这种作法存在疑问。周政懋表示,如果添加阻燃剂,聚氨酯材料完全可以阻燃。不只是聚氨酯,央视新大楼着火的保温层所用材料挤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也可以做到阻燃,而且可以做得很好。现在不反思阻燃剂的添加,而是干脆强行不让用,这种做法很值得商榷。

  其次是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和健全。在强制性国家标准GB20286-2006《公共场所用阻燃制品燃烧性能要求和标识》中,有几条规定是强制要求执行的,还有几条是推荐执行的。但是,标准中并没有提到违反标准的惩罚措施,这样就形成企业用不用阻燃剂都可以的现状。一位阻燃剂生产企业负责人说:“标准、法规都有,关键是执行力度。有些企业没有执行标准,不也过得好好的吗?材料没加阻燃剂也没有人来查,更没有处罚措施。所以,大家以为这个标准只是说说而已,国家没有强制推行这个标准。”

  同样,《阻燃制品标识管理办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周政懋告诉记者,公安部要求从2008年7月1日起,公共场所的所有设施必须阻燃,并张贴阻燃标识。但据他所知,全国生产化学建材、电子电器、交通运输产品、日用家具、室内装饰用品等各行各业的企业不计其数,而真正申请了阻燃标识的企业只有200多家。申请标识的程序也存在很多问题。对于同一家企业而言,这批产品申请了阻燃标识,那么下批产品还要去申请吗?如果不申请,消防部门也不能保证下一批产品就一定能合格。如果再去申请,这个申请过程就得无限次地反复。申请标识的费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厂商还需派人将产品送到天津或上海等地的指定机构去检测。这样会造成厂商生产成本过高,而如何改进这个问题,目前还想不出好办法。

  再次是管理力度要加强。强制性国家标准虽然出台了,但目前国家在执法和监督上的力度还不够大。出台法规只是完成了一部分工作,如果不去严格执行和监督的话,法规就如同那位企业人士所说的——大家以为这个标准只是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