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污染牵动全球神经 治理步伐亟待加快

发布时间:2018-03-01 92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大规模生产以来,全球塑料生产有了快速增长。对于消费者而言,塑料制品意味着方便和清洁;而对环境来说,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塑料污染。作为一项世界难题,为遏制白色污染,减少塑料垃圾,必须加快治理步伐,和一次性塑料“分手”。

塑料污染作为全球性难题,已经牵动各个国家的神经。近日,联合国环境署正式公布2018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塑战速决”(Beat Plastic Pollution)。有人说,为了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是时候重新思考塑料的未来。
联合国环境署统计发现,全球每分钟卖出约100万个塑料瓶;每一年在世界范围,塑料袋的消耗量为5000亿个;塑料占废物总量的10%;人类使用的塑料有一半是一次性的。随着塑料制品数量的不断提升,加之回收率赶不上使用率,塑料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明显。
根据权威媒体报道,2018年1月,在南极执行海洋科考任务的中国科学家发现,南极的表层海水里出现了肉眼不可见的塑料微粒,含量甚至高于地球海洋中的平均水平,严重危害海洋生态。
正因为此,目前,为遏制塑料垃圾,减少环境污染,多个国家已积极采取行动。今年2月16日,欧盟宣布将制定自己的塑料战略,针对一次性吸管、彩色塑料瓶、咖啡杯、盖子、一次性餐具、搅拌器和外包装等物品实行限塑,力争2030年将塑料回收率提高到55%。
而西班牙在此前发布的《关于减少使用塑料袋的皇家法令草案》基础上,从1月1日起,禁止商家为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英国政府也宣布将在超市推行无塑料通道,增加对外卖盒等一次性塑料物品的消费税,实现在25年内淘汰所有可避免的塑料废弃物。
视线拉回国内,面对塑料垃圾,我国也在一直行动。从2007年“限塑令”的颁布,到今年环资司在发改委门户网站开设“我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献策”专栏,我国一直在寻求科学有效的治理办法。
根据澎湃新闻消息,专栏自开设以来,多家环保组织、企业联盟公开发声,围绕塑料垃圾问题及其影响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其中,多数意见认为,过度消费、一次性文化是造成塑料环境问题的根源,亟需减少所有塑料的使用,特别是塑料的过度使用、不必要使用和一次性使用。
另外,专业也有声音表示,减少塑料污染,要从源头预防塑料垃圾的产生,从产品和包装设计阶段就将塑料垃圾问题进行通盘考虑,逐步淘汰一次性塑料制品并遏制非耐用塑料的使用。对此,中国环保在线认为,源头防控是关键!不仅要限用,也要限售、限产,同时,更要完善回收渠道,提高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率。
减少塑料垃圾,遏制塑料污染,现阶段,我国在政策和科技上均在发力。根据科技日报消息,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表明,一种专门用于分解PET塑料的水解酶研究取得重要突破,未来将据此培育出专“吃”PET塑料的新酶种,通过生物降解方法帮助解决日益严重的塑料垃圾污染问题。
在制度层面,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人曾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调整“限塑令”,研究制定在电商、快递、外卖等行业率先限制一系列不可降解塑料包装使用的相关实施方案。这就意味着,未来“限塑令”将会升级。
可以预见,为更好地控制白色污染,未来,我国将在政策制度和执行层面,建立起一个从塑料袋生产、销售到回收的完整生态链,用更多元的市场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