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探索新路径“互联网+”融入垃圾分类 垃圾无害化处理保持100%

发布时间:2017-03-31 20
“垃圾围城”成为城市发展的痛点,如何有效的推进垃圾分类,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深圳也不例外。深圳盐田区将“互联网+”的理念引入垃圾分类,通过智能化的垃圾分类设备“资源回收站”引导居民分类。可以说,“盐田模式”是垃圾分类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值得借鉴和推广。

城市和人的运转,每年产生上亿吨的垃圾。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深圳也不例外。如何有效的推进垃圾分类,是摆在深圳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作为深圳东部依山傍海、风光秀丽的滨海城区,盐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金字招牌一直遐迩闻名,而在过去一年,其垃圾分类工作同样成效卓著:垃圾减量分类达标小区覆盖率达到7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推进垃圾分类有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比如为推行垃圾分类,日本进行了约10年的全民教育,并通过学校环境教育,用小学生来教育大人。一个社区新入住的居民一般在第一天就会收到有关垃圾分类的说明和扔垃圾时间表,上面还有中、日、韩、英4种文字说明和彩色漫画图示。在日本,几乎所有商品外包装都有分类标记,以指导普通市民在家中更便利地将垃圾分类。在我国,诸如此类的工作还有待开展,而在此之外,盐田更走出了一条新路。

眼下,一种智能化的垃圾分类设备“资源回收站”已经在盐田区42个社区投放了50台。资源回收站智能设备为垃圾分类及分类垃圾的收运、处理提供一套完整的操作和管理系统,由四个垃圾分类容器空间组成,容器箱在四分类桶对应位置设计有垃圾量传感器。如此一来,垃圾减量分类工作由人工定时登记管理转变为全天候24小时随时投放记录的智能化分类管理模式。居民通过刷卡计重积分的形式投放垃圾,采集的数据不仅成为居民兑换奖品的依据,还能推动形成大数据平台,后台可对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

将“互联网+”的理念引入垃圾分类,是一项极具创新精神的举措,目前,盐田的一些垃圾经过精细化提炼处理之后,炼出的燃油甚至可供飞机使用。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要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成为习惯,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时间,但无论如何,有些工作花功夫去做与敷衍应付一定不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讲,垃圾分类的“盐田模式”是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也值得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