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换新手机”背后的责任

发布时间:2017-02-13 25

“回收旧手机,旧冰箱,旧彩电……”,这样的吆喝你熟悉吗?没想到每日穿梭在楼下的收废品的大叔,背后关涉的竟然是这样重要的全球环境命题。对中国人来说,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才是正常的回收逻辑,要出钱处理电子垃圾,对目前的人来说显然还无法接受,甚至是难以理解的,仅从这点就能看出电子垃圾问题在国内的冷僻程度。我国第一部关于电子垃圾治理的法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刚刚排上今年下半年的出台日程。

进入二十一世纪,潘多拉的魔盒不断甩出一个又一个关乎人类存亡的大麻烦,每一项看起来给现实生活创造便利的新发明,背后都有着难以预料的危机。电子元件的主要部件需要从大自然中费力提取,所费人力物力财力不菲,一旦我们给它冠上“过时”的帽子,它就成了想甩也甩不掉的包袱。从数据上看,它的威慑力主要在于与一般垃圾不同,电子垃圾含有大量的铅、铬、水银、溴化阻燃剂等有毒有害物质,难处理、危害大。一节1号电池可以污染一平方米土地;一个纽扣电池能够污染60万升水;一只节能灯的含汞量渗入地下水层,将产生上百吨废水……

堪忧之处在于,国内公众对电子垃圾的危害认知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而电子垃圾的事实是怎样的?根据联合国大学的一项研究,2010年至2015年间,手机、电脑和其他设备已为亚洲大陆制造了1230万吨电子垃圾,在这段时间内,仅中国人的电子垃圾产生量就增加了一倍以上,达到670万吨。有预测指出,2017年,中国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垃圾生产国,同时也将会是电子产品的巨大消费国,学习将电池分类回收已经花费了我们十几年时间,适应电子垃圾有偿回收要多久?所以从制造者层面入手,效仿美法等国让生产厂商和政府承担主要的回收责任应该是见效比较快的解决路径。从根源上来讲,电子产品如果还靠硬件的更新换代来升级,电子垃圾的问题就会一直持续,对普通人来说,提醒他们“又换新手机”的背后其实也是对环境所付的一种责任,而且非常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