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塑胶资讯 > 专家评点 > 日本巨头撤资苏州,外资企业加快转移出中国市场,“中国制造”怎么了?!

日本巨头撤资苏州,外资企业加快转移出中国市场,“中国制造”怎么了?!

发布时间:2018-01-18 377
1月初,有报道称位于江苏的日本巨头日东电工苏州工厂已于年初撤离苏州,2月份将开始解除合同并且正式撤离中国,报道中还称日方的撤资引发了工厂工人的不满情绪,厂区到处是维权横幅。 言论认为,受到国内环境改变的影响,外资企业可能会加快撤出和转移出中国市场。很多人认为这种言论是一叶障目,但个人认为这种有言论有一定的根据,因为这已经不是日资第一次撤离中国了。从相关数据上看,日本对华投资近年来呈逐年下降的状态,2014年同比下降38.8%,2015年同比下降25.2%,2016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4.4%。   而且近年来外资撤离名单中不仅仅有日资,耐克、阿迪达斯、联建、宏晖、飞利浦、普光、华尔润、诺基亚、紫兴、希捷、及成等一大堆欧美企业也纷纷关闭了中国大陆的工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外资在中国固定资产的投资额仅为1211.97亿,对比11年3269.81亿这一数字,短短五年时间便下跌了62.94%。   一、外资撤离的多方面原因   外资撤离,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国内的制造行业。一直以来,中国都被誉为世界的“代工厂”,为世界各地加工各类产品。但实际上很大一部分的产品加工、出口都与外资有关系。外资企业带来技术和资金,我们负责出人力和物力,还有地皮。   另外,我们的制造业出口商品大多是技术含量低、单价低、附加值低的“三低”产品,而进口的却大多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价格的“三高”产品。中国制造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并在基础原材料、重大装备制造和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技术创新能力弱、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国家工信部部长苗圩说道:“‘中国制造’没有我们想象那么强大”。   事实上正是如此,“中国制造”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强大,而现在这种“不强大”的“中国制造”我们可能都保不住了。   二、受外资撤离影响的“中国制造”——房地产绝不是“经济支柱”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中国制造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充斥着全世界各个角落,外国失去了中国造的产品似乎就无法运行了。但现实跟想象是有所差别的。   国内的制造业在中低端制造业徘徊,真正高端的技术始终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利润最高的高端市场也被发达国家把持,中国的制造业花了很多资金、技术也很难打开高端制造业的大门。   而且近两年来,发达国家一直在重建本国工业产业链,美国的“制造业回归”、德国的“工业4.0”,无不在试图重塑实体经济。加上发达国家本身就拥有高新技术和高素质人才,这样的重塑会更加简单。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外资的撤离对中国制造显然是雪上加霜。   外资撤离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就业问题。据统计,国内全部外商投资企业吸纳的直接就业人数超过了4500万,而且这个数字并不包括靠外资生存的无数供应厂商、上下游企业等的就业人数,如果将这些也算进去,那么外资影响的就业人口将达到上亿。可以想象到如果外资大量撤离,中国将会有多少工厂倒闭,而又有多少人会找不到工作。   二是对经济跟企业的影响。以苏州市为例,2016年的时候苏州城市GDP排全国第七,看起来很美好,但我们看一下内里的变化。苏州市靠制造业发展起来的城市,外资比重超过了50%,经济也一直靠着民营加外资企业的模式发展。当外资撤离的时候,苏州的地区的经济只能靠异军突起的“房地产”行业支撑。但是高额的房价只会降低人们的消费能力,更加抑制制造业的发展。并且,房地产永远不能成为中国的“经济支柱”。   三是对制造业本身的影响。外资撤离意味着制造业失去一部分或者说很大一部分的资金、技术和渠道,加上来自发达国家制造业的竞争,可以想象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当然了,尽管问题很严重,还是很多年轻的局外人仍乐于看见外资撤离,在他们充满爱国情怀的血液里坚定地认为外资的撤离代表着中国的强盛,减少了对外资的依赖对于中国制造是一种好事。他们俨然忘了在外企工作的父辈们失业的落魄与窘境。   在日东电工撤离事件发生不久之后,商务部召开了2018年第1次例行新闻发布会。   会中,商务部发言人高峰辟谣称,日东电工由于自身经营亏损,近期准备调整在苏州工厂的生产结构,只是一条生产线将进行搬迁,但是公司本身仍然会在苏州继续存续。   发言人还说道:当前,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利用外资的结构也在调整和升级,高端装备制造的企业,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高的企业等等,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利用外资的重点方向。   确实如此,外资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并不是决定性的,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靠的是我们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辛苦的汗水。就目前而言,我们更需要发展高端技术、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这样才能赢得与发达国家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