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塑胶资讯 > 专家评点 > 河北雄县张庄村:“塑料村”变身“模范村”

河北雄县张庄村:“塑料村”变身“模范村”

发布时间:2017-09-06 58
9月5日上午,河北省雄县张岗乡张庄村村民刘世宏正张罗着将院中的包装箱装车拉走,至此,其开办8年之久的宏淙塑料厂中的设备和原材料已全部清理完毕。“肯定有些不舍,但这是大势所趋啊。”刘世宏说。
“我们村从事塑料加工产业已有30多年历史。”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卫东介绍说,该村现有798户、2383人,全村从事塑钢粉料、造粒、角线等产业的小企业共有161家,直接从业人员1000余人,其余村民大都在围绕这个行业服务,张庄村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塑料村”。
在创造了经济效益、增加了村民收入的同时,塑料加工产业的弊端也逐渐凸显:噪音污染、空气污染成了无法回避、难以治愈的痼疾。一到企业生产的时候,村民都呆在屋里不敢出门,空荡荡的街道看不到人影,刺耳的噪音持续刺激耳膜,刺鼻的气味四处扩散,整个村庄成了“被文明世界遗弃的孤岛”。
为改变村内环境,根据环保治理要求,2017年5月初,该村决定把村里的“散乱污”企业全部关停。
张庄村村主任张瑞光称,虽然做出了决定,但这样大规模的关停让村“两委”干部都感到犯难。为此,张卫东书记积极行动,先做“两委”干部的思想工作,再由“两委”干部去做58名党员和47名村民代表的工作,最后大家一起做全村老百姓的工作。
在关停过程中,为将村民的损失降到最低,村“两委”干部、党员及村民代表挨家挨户到村民家中对存料进行拍照登记,根据调查情况,采取“存料少的先断电,存料多的缓一缓”的办法,尽量让大家把手中的存料处理完。至2017年5月20日,张庄村共分5个批次,对全村161家“散乱污”企业全部实施了断电停产。
“这是一项牵涉民生的工作,决不能一关了之。”张卫东称,为解决企业关停后村民的收入问题,村“两委”主动作为,经分析研究,决定对有固定客源的企业,在征求意见后,积极帮助其外迁。对有二次创业意愿的企业主,鼓励其外出参观,引导其瞄准农业观光园、花卉养殖等绿色项目,寻找商机,抱团取暖,共渡难关。同时,积极寻求政府帮助,为村民提供厨师、月嫂、电工、绿化、家政、环卫、电脑等免费培训,并与白沟等地企业对接,引进纸花、箱包加工等行业,促进村民就业。目前,该村已有100多名村民实现了再就业,20多家企业转型外迁。
在关停“散乱污”企业的同时,张庄村“两委”大力开展树新风、破陋习活动,倡导厚养薄葬,制定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
前些年,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该村的红白事出现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有钱的讲排场,没钱的打肿脸充胖子,举债办事。在攀比和从众心理的裹挟下,村民们办酒席的档次越来越高,花销也越来越大。
“一场红白事办下来,少说也要花2万元,多的要花5万多。”张瑞光称,为减轻村民负担,该村制定出台了“两消四限”村规民约:取消红事拉单和白事后谢,限制鞭炮、烟酒、白事娱乐活动及正席大菜数量(由4个大菜减为2个)。这一规定实行后,平均每桩红白事可为村民节省上万元。
8月23日,经该村“两委”研究、红白理事会讨论通过,又追加了《关于红白事简办补充规定》,在“两消四限”的基础上,取消宴席大菜和白事娱乐项目,并对鞭炮规格和数量做出明确限制。
村民王顺学为孙女办的满月宴是张庄村《红白事简办补充规定》公布后村里的第一件喜事。“节省了3000多元,这样的规定大家都拥护。”王顺学说。
推动移风易俗,让老百姓既省了钱,又能把事办好,群众拍手叫好。雄县县委宣传部透露,张庄村的这一做法被选入河北省基层党建经典案例。
如今,走进张庄村,庄稼成熟的清香随风飘散,街上随处可见笑语盈盈的人群,久违的蝉鸣又回荡在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