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塑胶资讯 > 政策法规 > 200亿土壤修复市场引各路资本竞逐 济南版“土十条”将落地商机释放

200亿土壤修复市场引各路资本竞逐 济南版“土十条”将落地商机释放

发布时间:2017-03-01 30
揭秘土壤修复技术

“有味的不一定要修,没味的不一定不修复”

“对土壤修复这行来讲,有气味的不一定要修复,没气味的不一定不修复。”山东利源康赛环境咨询公司副总经理周大锋说,从污染物的角度来讲,无非分三大类:重金属类、有机类、两者掺杂一起的复合类,至于如何修复,理论上来讲,也不难。

以重金属类为例,它是永远也不可能被消除掉的,治理旧工厂土壤中的重金属,无非两个办法,一个是把重金属拿出来,另一个办法是稳定在土壤中,不让它出来危害人体健康;有机物类污染,可以通过加入氧化剂,让它变成无毒的;至于复合类,这些方法都得用。

周大锋说,2014年10月,我国曾公布过《场地污染修复技术报告(第一批)》,总共有15种土壤修复技术。第一个便是更多针对重金属、农药污染的“固化/稳定化技术”。据介绍,固化技术是通过污染物与固定剂之间的吸附、离子交换以及沉淀,以锁定土壤污染物;稳定化则是利用化学添加剂等技术手段,改变土壤中有毒物质的化学组成形式等,以降低毒性、溶解性和迁移性,这两种技术在美国已经被广泛应用。

再就是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它是利用水泥回转窑内的高温、气体长时间停留、热容量大、碱性环境等特点,在生产水泥熟料的同时,焚烧固化污染土壤,这种方法也可以处理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还有就是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它利用植物提取、根际滤除、挥发和固定等方式,移除、转变和破坏土壤中的污染物,这种方式成本较低,但处理周期需要3-8年。

当然还有周期短的,就是生物堆技术,它在土壤中加入具备降解特定污染物能力的土著微生物或外源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处理周期一般为1-6个月。武光说,他们金星源公司最近就研发出了一种纳米黑碳生物修复技术,主要针对石油化工类污染,成本低,更高效,一些污染重的土壤,平均修复一立方米得一两千元,而他们只需要三四百元。

还有地下水抽出处理技术,就是在污染地块挖个抽水井,通过抽走水,进而带走污染物。热脱附技术,通过直接或间接热交换,将受污染的土壤加热,挥发性污染物从污染介质挥发或分离。再比如化学淋洗技术,把能促进土壤环境中污染物溶解或迁移作用的溶剂,注入被污染土层中,然后再抽出来,进而净化土壤。

日渐迫近的商机

济南版“土十条”将落地,市场释放箭在弦上

无论是山东省环保厅此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还是全省土壤污染防治情况报告上,都承认了这样一个事实:土壤污染防治一直是山东污染防治工作的短板。

于是去年,我国发部《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俗称“土十条”),今年初,山东版“土十条”发布。很快,济南市环保局发布《2017年工作要点》,把土壤污染防治放到与大气、水污染同等重要的位置,并表示将制定印发济南版的“土十条”。

《2017年工作要点》中明确表示,要制定各区县、市直有关部门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调度通报制度和考核细则,组织开展企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和评估工作。这在武光看来,商机已经来到了家门口,因为要开展企业污染场地评估,势必用到他们这样的环保企业。

事实上,国家层面的政策正在加码,《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已经颁布,今年7月1日将实施,其中要求,“谁污染,谁治理”,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实行终身责任制,拟开发的污染地块,必须经风险评估,需要修复治理的,必须开展,否则会被处罚等。

“政策升级,再加上济南老工业区要搬迁,很多环保企业都瞅到这块商机,抢滩济南市场。”周大锋说,不仅有本土企业在一个个成立,一些全国性的企业也在济南设立分支机构,准备招投标。

据周泰来介绍,土壤治理,花钱不少,以农田为例,少则几万元一亩,多则几十万元;工业土地治理花钱更多,直接不以亩为计算单位,而是以修复土壤的体积,污染比较严重的,治理好一立方米得花数千元,有的场地,需要深挖十几米的土壤。

一些环保产业的上市公司,也发布业绩预告,看好土壤修复业务增速,高能环境去年土壤修复订单近13亿元,同比翻番,今年业务量翻番也很正常;博世科则在去年拿下首个土壤修复大单。据研究机构预计,而2017年,全国土壤修复市场容量将增至200亿元。

缺钱、缺人才、缺技术的挑战

服装、建设各路企业都想分杯羹,真懂技术的有几家?

政策推动的土壤修复行业前景很好,但也面临很多现实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首先是钱。土壤修复,资金需求量巨大,以山东为例,泰安市明升达有限公司土壤污染修复治理费用高达1.23亿元,济南市裕兴化工厂老厂区治理修复费用高达6.5亿元。

然而目前,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都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当然,即将改变用途的工业用地还可以,将来用作房地产开发,早晚有一天会有钱的,不过也面临甲方,也就是出资方想少花钱的问题,比如要求提供服务的乙方在进行土地风险评估时造假,以降低污染程度,进而减少土壤修复费用。根据我国法律法规规定,这个事情需要终身担责,因此环保企业也不敢造假,这就形成一对矛盾,让乙方很难干。

与此同时,土壤修复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要想降低成本,必须不断投入资金,进行设备升级、人才引进、技术研发等,但是目前,我国尚缺乏这类人才和技术。举例来讲,给一个制药企业的土壤修复,由于行业特性,这种药,可能全中国只有这个企业生产,它的污染物,比如一个中间件很特别,就需要投入人才研发,如果没有,就很难办。

另外,行业本身也出现了一些乱象,各路身份背景迥异的企业,看到市场前景,纷纷进入。比如房地产企业、污染排放较多的企业,可能自己企业一些项目,曾经涉猎过污染治理,就认为自己有经验,就要成立专门的公司,分一杯羹。

还有一些服装、建设等企业,凭借着有一些关系,能拿到项目,也进军土壤修复行业,殊不知,这是一个技术性很强、要求很高、干不好需要担责的行业。“这就需要政府不断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来规范这些行业乱象,毕竟,土壤修复事关当代及子孙后代身体健康。”周泰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