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塑胶资讯 > 政策法规 > 回眸2016杭州打出组合拳强势推进“五水共治” 关停淘汰落后产能企业

回眸2016杭州打出组合拳强势推进“五水共治” 关停淘汰落后产能企业

发布时间:2017-02-24 52

“G20蓝”、“五水共治”、“五水共治”这是杭州特有的标志;扎实创新、总量减排、提升保障,这是杭州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打出的组合拳。眼下,杭州市步入“后峰会、前亚运”时期,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环境保护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精彩纷呈、挑战不断!浙江省杭州市G20峰会圆满召开之后,又将迎来一系列国内、国际重大活动:2017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2018年举办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2022年亚运会……杭州环保人将在这些机遇和挑战中破浪前行。

回眸2016,大气、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

刚过去的2016年,杭州市环保系统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践行多项协同机制,以G20杭州峰会为契机,强势推进水、气、固废等整治,环境质量继续提升,群众满意度明显增强。

G20峰会圆满召开

良好的环境质量,是G20峰会的一道亮丽色彩。杭州环保人全力以赴交出了满意的答案。

一是大力推进会前最严整治。实施完成五大类868项环境治理工程,追求“最大化治污”,持续实现水、气两大环境质量较大幅度提升,奠定了坚实的会前环境质量基础。主动加强与南京等27个省内外重点城市对接;在会前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开展了4次综合保障演练、4次专项应急处置演练。

二是全面落实会期管理措施。借助先进科技支撑,加强环境监测和预测预警,克服了气象条件极为不利、周边污染合围等困难,实现了峰会期间水环境质量创新高、空气质量达到近年最佳水平的目标,得到了环境保护部、浙江省环保厅的高度赞扬。

三是积极巩固深化峰会成果。峰会之后,杭州市编制实施冬春季环境空气质量保障方案,去年底的“年度大霾”,霾区超过全国1/6国土,杭州市有幸“躲过”。看似幸运,实则与杭州市一直以来的大气治理紧密相连。

强势推进“五气共治”行动

大力推进燃煤烟气、工业废气、车船尾气、扬尘灰气、餐饮排气污染治理,2015年底率先在全国成为无钢铁生产企业、无燃煤火电机组、无黄标车的“三无”城市。

一是巩固主城区“无燃煤区”建设成果。全面淘汰、治理大、中、小三类燃煤锅炉,强势治理燃煤烟气,燃煤用量和污染物排放大幅削减。在全国率先启动开展热电、工业锅炉超低排放(清洁化)改造,全市133台热电锅炉完成关停或超低排放治理106台;147台10蒸吨以上工业锅炉完成关停或清洁化改造121台;燃煤火电机组顺利“清零”,小锅炉提前全面淘汰。

二是强势推进治理工业废气。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完成整治企业371家,削减排放量4357吨。完成关停转迁及落后产能淘汰企业230家、清洁生产企业审核127家,全面完成10个水泥独立粉磨站的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和5条熟料线的改造。

三是大力治理黄标车。黄标车全市域禁行,淘汰黄标车、老旧车38366辆,累计淘汰26万多辆。推广新能源车1.2万辆,累计超过3.5万辆;主城区(萧山、余杭、富阳区除外)节能和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97.7%。

四是强化建设工地扬尘污染防控。累计安装雾炮等扬尘防控设备工地数990个,全市90%以上渣土运输车完成密闭化改造;106家混凝土搅拌站全部完成绿色改造。同时,加强餐饮油烟执法监管,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继续加强“五水共治”

切实担负起“五水共治”主力军、排头兵的责任,着力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贯彻落实国家“水十条”,编制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13个目标考核断面稳定达标(保持)方案。

一是以“零直排”为主阵地,实施源头治污。全面消灭“黑河臭河”和“垃圾河”,完成排污口整治9200余个,“阳光排污口”工作被多家国家级媒体点赞。

二是巩固提升“清三河”治理成果,建立实施“三色预警”机制,组织4轮防反弹拉网行动。积极开展“小微水体”整治,建立沟渠长第一责任制,对1636个沟渠、1933个池塘进行“小微水体”整治,组织河湖库塘清污(淤)。

三是创新实施“清水入城”工程。采用技术手段降低钱塘江引配水浊度,每天将800万吨清水引入城市内河,有效提升水体综合感官指标。

四是抓好工农业污染防治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年度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同比下降6.0%以上。全面建成畜禽养殖线上线下防控体系;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管理制度,落实保障措施,取得较好实效。西部4县(市)水体基本达到Ш类以上,初步实现城区“污水零直排”和县(市)“全域可游泳”。

深化生态文明创新制度

去年9月,杭州市被环境保护部命名为“国家生态市”,历经13年的“马拉松长跑”终于拿到了“金牌”。全市建成8个国家生态县(市、区),119个国家生态乡镇、135个省级生态乡镇。

一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立法。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杭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等。二是研究制定《杭州市环境保护督察方案》,市环保局牵头组织起草工作,目前已进入市委、市政府发文阶段。三是建立完善资源产权制度,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流域生态补偿公共财政制度,完成生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年生态补偿资金提高到1.55亿元。四是创新环境管理模式和制度标准体系。各区、县(市)还结合实际,积极开展管理制度和模式创新,如富阳区重视基层环保制度建设,创新乡镇(街道)生态环境质量报告制,得到环保部关注;淳安县在全国率先建立县级环境质量管理规范,出台“千岛湖标准”,得到3位省领导批示肯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