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塑胶资讯 > 专家点评 > 24年专注特种塑料制品 小老板摸出一套生意经

24年专注特种塑料制品 小老板摸出一套生意经

发布时间:2016-12-19 17

塑料网讯:在竞争激烈的特种塑料制品领域,沈建清已经摸爬滚打了24年。只要不出差,他最爱去的地方是公司的实验室。

截至目前,沈建清创建的桐乡市“小老板”特种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已获得67项国家专利,部分专利正在申请国际专利。因为是大部分专利的设计人,他被外界称为“做生意的人中最会搞发明的,搞发明的人中最会做生意的”。

“咬定研发,才能掌握市场话语权!”中小企业坚守实业路在何方?沈建清自有一套“生意经”。一组数据直观地印证了他的观点:20多年来,“小老板”的年产值一路高歌猛进,近10年的年产值更是翻番。

让产品成为最好的“销售员”

沈建清曾是塑料行业的门外汉,然而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一下成了12家企业的技术顾问。

上世纪80年代,他在当地一家塑料厂上班,有次在厂长办公室翻看一本高分子材料的专业书,却因为自己学历不高看不懂,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技术弄懂、吃透。从那以后,他到处买书、借书,每天看书到凌晨两三点,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1992年创建“小老板”后,沈建清非常重视产品创新,“公司里20多个人都是搞技术的,几乎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销售员。那些年也不愁没有客户,因为有一批稳定的老客户,而且老客户还会带来新客户。”

对坚持自主创新的“小老板”来说,优质的产品是企业最好的“销售员”。2005年,一位慈溪的客户介绍了一位台湾客商来到“小老板”,“当时我们的工厂还在桐乡大麻镇,台湾客商带了一个美国产的样品过来,说是已经断断续续在大陆找了3年,但一直没找到能研发生产的企业。”

实地了解了“小老板”的研发能力后,台湾客商当场支付了一半的研发费用。“当时我对开发这个产品很有信心,所以提出研发费用7万元、研发时间1个月。1个月还差2天的时候,对方就收到了我们寄过去的样品,惊讶于我们的样品比美国产的更好,他们老板亲自过来支付了另一半研发费用。”对10年前的那次经历,沈建清至今记忆犹新。

“研发了这么多的好产品,为什么不去网上推广?”台湾老板非常认可“小老板”的产品,临走时抛出的一个问题“点醒”了沈建清。

接下来,“小老板”花2300元,在阿里巴巴上挂了一批产品,“产品创新加上渠道创新,市场的反响非常理想,陆续新增了100多个客户。”沈建清回忆说,后来“小老板”进军国际市场,同样坚持“靠产品说话”。

持续研发新产品创造新供给

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笑傲江湖”,24年专注特种塑料制品领域,“小老板”在坚守实业中坚持创新,产品已延伸至建材、汽车、家电、制造、工艺品等领域,并畅销欧洲、澳洲、非洲、美洲、东南亚等地区。

在沈建清看来,唯有持续研发新产品,才能不断创造新供给。他说,创新意味着“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并不简单,10多年前,我们研发了一款用于污水处理的产品,与传统的化学处理相比,生物处理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我把产品出口到美国后不久,偶然看到本地在使用这个产品,才发现我们研发的产品兜了一个大圈后又回到了国内市场,而我们作为研发生产企业并没有从中获取多少利润。”

2013年的一次德国之行,更坚定了沈建清的一个想法——不仅要在国内申请专利,而且要申请国际专利。

“那次我去参加全球最大规模的塑料行业展会。展会第3天,当地一家企业的负责人邀请我们去企业里参观,我一查才知道那是欧洲最大的特种塑料制品公司。到那里后,我傻眼了,对方公司拥有专利的好多产品,我们早先几年就研发出来了!”回到桐乡后,沈建清决定拿出当时最新研发的一款产品申请国际发明专利,“这款防胀装置,可广泛用于汽车、轮船、游艇、军舰、公路护栏等。这项技术成功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还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创新基金项目。欧盟、日本、美国、澳洲都先后受理我们的申请,但因为流程复杂目前我们还没有获得授权。”

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小老板”陆续与武汉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院校开展技术交流,目前“小老板”实验室建立了一套国际标准、全流程、全体系的研发设备。

我想要的新供给

沈建清:一款产品,人无我有,这是我们企业创造的新供给,也是掌握市场话语权的“制胜宝典”。我经常去世界各地考察、阅读专业书籍到深夜,通过不断走访、学习,寻找创新的灵感。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研发生产一代又一代新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责任编辑: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