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塑胶资讯 > 政策法规 > 评论:《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要防“有钱就是爷”

评论:《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要防“有钱就是爷”

发布时间:2016-11-25 31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完成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建立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现“一证式”管理,按照污染许可的指标排放。

《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制定的初心是控制污染,让环境逐步改善,倒逼企业少排污,不排污,加快生态家园建设速度。从这个角度来看,很显然实施“污染许可制”是打造生态社会的需要。

有人说,实施“污染许可”不就是支持企业排污吗?其实这样理解就有点钻牛角尖了。治理污染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像人类患上了疾病一样,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不能说慢慢来吧,最起码不可能立即就没有了污染。又何况,污染企业的形成属于沉疴顽疾,是积蓄了很久的一种疾病,如果完全一刀切的治理污染,肯定会带来副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实施“污染许可”坚持的就是科学发展观,循序渐进的治疗污染顽疾。这是一个过渡性的政策,给企业留下了一个喘口气的机会,企业能够活下来,然后治理自己的疾病,才能使环保的肌体得以真正康复,还不至于因为“断崖式”治理污染而牵一发而动了全身的“元气”。

不过实施“污染许可”需要防止乱作为的和尚将好经念歪了。这就是我们说的胡乱作为,以权谋私,利益交换。

什么是“污染许可”?就是企业排污需要受到限制,你一年只能排放这些污染物,多了就不允许了。而且付出的代价是,需要缴纳一定额度污染治理费。其目的是倒逼企业治理污染,达标排放,添加污染治理设备。这样的制度是可行的。问题是,就怕基层在落实的时候,把“污染许可”变成了“花钱排污”。

想起某地几年前推行的“购买排污权”的环保治理办法。让污染企业购买排污的权力,你购买了多少指标就只能排放相应的污染物。按说这个办法也是不错的,是倒逼污染企业因为“珍惜资金”而去达标排放。遗憾的是,这演变成了“花钱排污”。一些企业不是去治理污染,而是绞尽脑汁购买排污权力。有的企业自己购买的排污量,自己都用不完,还可以转手卖给“排污指标使用完”的企业,不仅没有减少排污,反倒是让排污更加严重了。

道理是一样的。实施“污染许可”也可能出现这样的尴尬。具体执行的是基层环保部门,而基层环保部门还会受制于地方政府。无论是从地方政府给予的压力角度,还是从“污染许可”可以收取企业排污费的角度来说,基层环保部门都可能让“污染许可”变了味。

而对于一些财大气粗的污染企业来说,如果购买治理污染设备的资金远远高于缴纳的污染治理费用,很显然他们会想尽办法搞来更多“污染许可指标”,这就会加剧污染现象。

实施“污染许可制”要防“有钱就是爷”,无论你企业多有钱都不能超越许可的范围,环保部门也不能“乱许可”而突破排污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