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塑胶资讯 > 政策法规 > 广州将出台再生资源产品补贴政策

广州将出台再生资源产品补贴政策

发布时间:2013-04-03 25
广州每天产生3000吨污泥,11万吨建筑垃圾,2万吨左右的生活垃圾,1.8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如何将这些“城市矿产”开发利用?昨天下午,广州市政府召开“城市矿产”开发利用5场专题座谈会,学界、企业界、市民代表纷纷为建筑废弃物、生活垃圾、污泥资源、工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和废旧商品开发利用出谋划策。记者从会上获悉,广州将出台再生资源产品补贴政策,李坑将建低值废弃物分拣中心,试点推进污泥厂内减量处理设施建设,力争年底前实现市民垃圾分类参与度超过75%,资源回收率达到40%,80%的城市社区达到分类合格标准。 
    年底生活垃圾资源回收率达到40% 
    “生活垃圾人人都产生,人人都不喜欢”,在生活垃圾开发利用专题座谈会上,中国社科院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副主任杜正欢的一席话引发会场的一片笑声。他认为应把资源循环利用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对于当前的“垃圾围城”难题,则要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同时解决,由多头管理变统一管理,把一个特大型城市产生的废弃物同时监管起来。 
    “缺少有机质的土壤不会呼吸,失去雾滴净化空气功能,成为灰霾。”北京农学院于家伊教授认为城市固体废弃物中含有大量有机废弃物,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通过快速高温好氧发酵技术生产出生物腐殖酸肥料,可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她举例说,餐厨、厨余、园林废弃物利用可再生技术只需要10个小时就可以成为土壤调节剂,让有机质从土壤中来,再回到土壤中去。 
    在交流环节,关于垃圾处理的方式则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激烈讨论。广东省城市垃圾处理协会秘书长邱剑涛认为广州市的迫切性在于推动垃圾直接减量,应加快推进垃圾焚烧厂的建设。城市废弃物处理公众咨询委员会(简称“咨委会”)成员“巴索风云”认为应采用厌氧技术处理厨余垃圾,这样可使垃圾总量减少一半。咨委会另一成员“阿加西”此前曾反对使用焚烧方式来解决垃圾问题,目前他已持支持态度。他认为首先要解决垃圾分类的问题,目前广州垃圾分类在硬件上稳步推进,但软件上有待加强,如居民动员能力有限。他呼吁垃圾分类的立法尽快出台,能对居民起到更强的促进和监督作用。企业代表则希望政府能够在政策上支持城市矿产企业。 
    副市长谢晓丹在聆听了专家、企业和代表们的发言后表示,广州的目标很清晰,就是要实现涵盖城乡的全民生活垃圾分类,建立健全资源回收网络,年底前努力实现市民垃圾分类参与度超过75%,资源回收率达到40%,80%的城市社区达到分类合格标准。接下来要紧紧围绕目标抓落实、突出重点抓落实、齐心协力抓落实。 
    倡导“绿色饭店”减少一次性用品 
    在再生资源和废旧商品开发利用专题座谈会上,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有近2000个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便民回收亭200多个,基本完成全市1273个社区回收站点规范建设工作,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覆盖全市90%以上的社区。 
    会上,市经贸委主任王旭东表示,广州将开展“绿色饭店”活动,逐步减少一次性用品等措施推进城市废弃物源头减量。修订再生资源回收设施建设标准,出台再生资源产品补贴政策。力争到2015年,全市80%以上再生资源集中分拣、交易和处理,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并在李坑、兴丰等场地建立废玻璃、木质、建筑垃圾等低值废弃物回收处理中心,建成3-5个左右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管理规范、利用规模化、辐射作用强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企业代表认为“我们的春天来了”,但专家则建议广州仍要重视源头减量。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杨中艺教授提出,在当前出台的循环经济条例中,刚性还是不够,处罚的条款还是比较弱;而企业还只是把循环经济当成一个政策,并没有将其当成一个赚钱的行业;政府重视末端控制,但是对于源头减量重视还不够。市社科院郭艳华研究员提出引导分散的低值废弃物回收人员入屋经营,她建议制定相关措施引导房地产开发商在新建楼盘或者小区预留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用地,建设标准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市供销合作总社主任喻自觉表示,废弃物的回收利用需要政府进行引导和补贴。比如,广州的十万收买佬都是没有企业、没有社保,单枪匹马靠赚取差价而生存。 
    副市长欧阳卫民在总结中指出,广州应加大再生资源和废旧商品开发利用方面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力度,从每个人身边做起,从娃娃抓起,让每个人都把城市当成自己的家。 
    每年全国的再生混凝土可以卖到4500亿元 
    未来5年,广州建筑废弃物产生量将达到2.5亿吨以上,仅“三旧”改造房屋拆卸建筑废弃物产量就将达到5000万吨左右。产量大、资源化利用率低,是当前广州建筑废弃物处置利用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 
    “广州市的建筑废弃物利用率低,瓶颈到底在哪个地方?能不能边拆边处理?”在建筑废弃物开发利用的专题座谈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古石阳一语警醒在座人员。 
    市城管委主任危伟汉直言:目前,全市因施工建设和拆迁改造工程而产生的建筑废弃物每年约有4000万吨,占城市固体废弃物总量的65%左右。而全市仅有一家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年综合利用量只有10万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还处在起步阶段。 
 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技术中心主任杨德志指出:“再生混凝土建材制品的平均售价按150元/吨来算,那么每年全国的再生混凝土则可以卖到4500亿,相当于约为国家贡献了1%的绿色GDP。”杨德志为大家算了一笔账,“我国应该仿照欧美等国家的做法,对企业采取谁排污谁负责、谁生产废弃物谁买单的方法。在欧洲,企业要支付每吨9欧元垃圾处理费。”广东省建筑设计院环保所所长原效凯则在发言中,激动地振臂高呼:“循环利用项目蓄势待发!”他认为应该理清建筑废弃物产业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政府监管源头,为企业生产提供最低原料保障量,建立保障机制,剩下的技术研发、竞争应该交给市场来统筹。广东省建筑材料研究院谢红波认为,目前广州的建筑废弃物存在着随意排放、分类不明、综合利用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指引等问题。为了促进建筑废弃物行业的积极发展,政府应为相关企业在立项、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 
    座谈会上,广州世正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张瑞军谈了自己办企业的困惑。“有技术、有客源,可就是拿不到土地,没有办法投产。”张瑞军话音刚落,市政府副秘书长古石阳表示将加快推进建筑废弃物开发利用,合理利用这一丰富的“城市矿产”资源。他要求相关部门尽快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 
    污泥变建材是首选 
    在污泥资源开发利用专题座谈会上,国家住建部科技发展中心城乡减排技术处副处长孔祥娟介绍了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和有关政策,并认为广州先试点然后再推广应用是一种稳妥可靠的方法。她说,污泥处理是建设低碳环保城市亟须解决的问题,污泥土地利用应是城镇污泥处理处置在技术路线上的首选。 
    “对污泥永久处理设施的建设非常迫切——急!急!急!”上海市水务局水资源处副处长唐建国在分析城市里污泥处理处置的困境时,一连说了三个“急”字,他对广州在污泥处理技术路线方面的做法表示了赞同,还结合国内外各类处理处置技术应用实例为污泥处理处置提出建议。 
    广东省环保工程设计院总工程师汤克敏在会上结合广州市的污泥性质特点,探讨了广州市污泥处理处置的工艺和设备选型趋势。“广州日产污泥超过3000吨,大部分以含水率80%出厂,这给接收企业处理处置带来较大压力”,他提到,鉴于广州市日产污泥量高、大规模集中式处理量和填埋场容量都极为有限等问题,广州中心城区应采用“优先考虑建材利用,其次焚烧”的污泥处理处置工艺,非中心城区则需因地制宜进行确定。 
    据市水务局副局长吴学伟介绍,市政府常务会议已审议通过《广州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把建材利用作为首选处置出路,其次是发电和焚烧。今年内要开展污泥厂内减量处理设施试点项目建设。在设备选型上要按照占地少、能耗低、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处理后污泥含水率不高于40%。被选择的处理设施试点,将在比较其优劣性后择优在全市推广。市水务部门要求,已运行污水处理厂污泥按照厂内减量至40%以下目标在2015年前改造到位,届时全市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100%。 
    市政府副秘书长龚海杰表示,广州市要建立完善一系列有利于解决污泥处理处置难题的相关政策,包括污泥处理处置经费保障机制、产业扶持政策等,各有关部门也要大力支持配合。 
    医疗废物收运应实现二维码管理 
    在工业废弃物开发利用座谈会上,记者了解到,根据2011年统计,广州市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659万吨,危险废弃物为30.3万吨,医疗废弃物1.14万吨。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为94.87%,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的处理处置率达到100%。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副教授潘伟斌指出,国内未见医疗再生塑料合法利用。他说,回收1吨废塑料,可产生0.8~0.85吨再生塑料,节约3~5吨原油和300公斤增塑剂。如果非法转移和不当利用,利润是正常的10倍以上。发达国家利用再生塑料首先要严格分类,仅仅利用未受感染的塑料,对于受感染的塑料,消毒再生,绝大部分还是焚烧。他建议,广州应学习华东城市的做法,全面升级收运设备,医疗废物收运实现二维码管理溯源和跟踪管理,通过电子监控,形成全过程监管体系。采用先进工艺,建设新的医疗废物处理生产线,现阶段以焚烧处理余热回收为主,在严密监控下,再探索其它无害化处理方法。同时,他建议尽快选址建设第二医疗废物处理场。 
    与会的省人民医院代表听了很是心动。他说,目前医院未被污染的塑料回收利用后,每月可有2万元收入。今后,要将它们更好地再生利用,更多的变废为宝。 
    威立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小华认为欧洲对废弃物的管理成功的经验来自3个导则:包装导则、填埋导则和焚烧导则,每个导则都有非常明确的时间表。“这就倒逼市场去提升技术,不然就必须缴纳高额的税费。”他认为可以借鉴欧洲的方法,确定时间表倒逼市场提高处理技术。 
    市政府副秘书长周灵表示,广州市将继续高度重视工业废弃物的处理利用工作,坚持执法监管和社会监督并重,全面提升工业废弃物处置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