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塑胶资讯 > 网络营销 > 塑料包装:做嫁衣也要提升自身价值

塑料包装:做嫁衣也要提升自身价值

发布时间:2012-11-05 36

    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内需不振的背景下,塑料包装产业也陷入困境,进入深度调整期。由于市场需求不振、部分产品产能过剩,塑料包装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目前的困境,10月中旬在天津举办的中国塑料包装工业高新技术和绿色包装论坛暨中国包装联合会塑料制品包装委员会八届二次年会上,与会的专家和企业家达成共识:塑料包装产业要想渡过眼前的难关,实现稳中求进,就应该改变产品仅仅是“为他人做嫁衣”的传统模式,而是以全新的发展思路对产品进行新的“包装”,为塑料包装贴上差异化、高端化、功能化、绿色化、标准化的新标签,从根本上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进而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大幅提升。

    理念创新先要包装自己

    谈到包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为他人做嫁衣”,衣服怎么做全听“新娘”的。“客户要什么材料的我们就做什么材料的,客户喜欢什么款式我们就做什么款式。”这是绝大数塑料包装企业对于市场需求的理解。对此,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陈寿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塑料包装生产企业的创新应该更多地体现在理念创新上,只有创新,才能大幅度提升塑料包装产品的价值。在传统思维模式下,塑料包装自身的价值在产业链中很难得到充分体现。” 

    塑料包装企业不能只是被动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而是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设计和创意。包装本身就是一个带有浓厚文化色彩和创新理念的创意产品,每一个国际知名品牌后面都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比如LV的包,如果没有LV的标示和设计,它就是普通的一个产品,挂上了LV的牌子身价就大增,关键在于LV品牌背后浓厚的文化色彩和设计理念。

    “其实许多国际品牌的产品是中国加工制造的,在材料的品质、制造工艺上我们并不会输给国外,我们缺少的是带有创意的设计理念。纵观全球,知名的国际品牌卖的是理念而不是产品。它们的价值更多的是体现在创意设计上,而不是产品本身的材料、工艺和功能上。好的包装创意会给客户带来特殊的体验和感受,产品和品牌价值也就会随之提升。我国的塑料包装生产企业对此应该有更清醒的认识。”陈寿告诉记者。

    中国包装联合会塑料制品包装委员会主任曹俭表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塑料包装产业增长放缓,是长短期和国内外各方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过去十几年来高速发展遗留和隐藏的深层次矛盾开始逐步显现,这是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经历的阵痛期,说明塑料包装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深度调整期。

    对于塑料包装企业在逆境中生存和发展战略,曹俭认为,当前重要的是要调整发展思路。他呼吁,企业要尽快适应这种低速发展的新形势。这种低速、稳步、持续、渐进的发展态势十分有利于企业决策者静下心来,调整思路和创新理念,认真研究和思考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企业应致力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彻底扭转过去那种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旧模式,实现向绿色低碳、安全环保、稳步持续发展方式的转变。

    “十二五”是塑料包装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但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已经对塑料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何化解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与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中国包装联合会副秘书长王利给出的建议同样是要转变发展思路。

“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一定要转变,要从单纯依靠量的增长、扩大产能发展,转向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优化调整结构上来。”王利说。

    淘金新兴产业市场广阔

    在大多数人眼里,塑料包装产业属于传统制造业,但在陈寿看来,塑料包装产业却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着密切的关联,这给与会的企业代表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如果能将塑料包装产业的触角延伸到新兴产业中,塑料包装产业就会转变为新兴制造业,发展空间将会更广阔。”陈寿表示。

    陈寿认为,在新兴产业中,塑料包装材料的机会无所不在,就看企业如何去挖掘潜力和捕捉机会。塑料包装设计实际上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分支;塑料包装机械则隶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智能包装对于生物医药和物联网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塑料包装的环保减量、循环利用与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密切相关;在新能源和海洋工程中,同样也有塑料包装材料的身影。

    事实上,在“十二五”之初,塑料包装行业就已经明确了高端化发展的目标。包装行业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体系首次被列入了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包装行业要加快发展先进包装装备、包装新材料和高端包装制品,预计“十二五”期间塑料包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量平均增长率超过12%,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速将超过15%。在产量和产值稳步增长的同时,塑料包装行业还要全面提升整体水平,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到新兴产业中去淘金,这将为塑料包装贴上一个更有价值的新标签。

    据记者了解,确实已经有一些包装企业试水接轨新兴产业,并尝到了甜头。陈寿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大多数塑料包装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出现了负增长,但也有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了30%。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企业。陈寿分析认为,黄山永新股份之所以能有这样骄人的经营业绩,是和公司开发的一系列与新兴产业相关的包装材料以及介入高端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有关。

    据了解,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黄山永新股份一直贯彻“以技术引导市场,以技术支持市场”的理念,坚持立足市场需求,着眼于高科技、高成长、高效益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企业先后开发出的高新技术产品有多通道宽幅医药包装专用膜、高阻隔耐压差充气快速包装膜、抗污染耐高温易撕盖膜、新型冷拉套管包装材料、抗电磁干扰可视性蒸镀薄膜、小定量液体农药软包装材料、高阻隔耐腐蚀锂电池复合包装膜等。

    在低迷的市场中能够保持营业收入增长的还有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通产丽星公司原来只是一家食品包装企业,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通产丽星紧密围绕新兴产业做文章,不断向汽车轻量化、新能源材料、文化创意等领域延伸,在传统的塑料膜的基础上加入了高端、功能化元素,比如锂电池复合材料等。

    “新兴产业给塑料包装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销售额的增长,还有实实在在的利润空间,重要的是企业要有独到的战略眼光,把握好进入的时机。”一位塑料包装企业负责人表示。

    差异化发展显现机遇

    当前,塑料包装工业的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来自于食品、医药、消费电子品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消费行业。

而消费行业的一大特点就是消费群体的多样化,从而决定了消费品的差异化。无论是食品还是医药行业,对于塑料包装功能化需求越来越强烈,比如避光、绝氧、防腐、保鲜、抗静电等塑料包装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智能化、差异化和功能化已经成为一些塑料包装企业重点关注和研发的方向。

    在谈到差异化发展时,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BOPET(双向拉伸聚酯专委会)秘书长王德均颇有感触:“中国塑料包装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下游行业对于塑料包装膜材料也将提出越来越苛刻的要求,塑料包装企业在差异化发展方面大有文章可做。”

    从BOPET的发展模式分析,王德均认为目前我国薄膜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复引进雷同的生产线,造成产能过剩和产品同质化严重。“2011年我国BOPET薄膜新增产能为42.1万吨,今年的新增产能将达到52.6万吨。170多万吨的总产能不仅超过了市场的需求,而且其中绝大部分是7~36微米的普通包装软膜、装饰膜和胶带膜等低端产品的基膜。我国一般用途的软包装膜大量过剩已成不争的事实,而高附加值的光学材料基膜、电子(工)材料的耐高温和绝缘基膜以及具有特殊功能的包装膜却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王德均说。

    针对这一现状,王德均表示,行业摆脱困境的突破口要放在产品的差异化上。目前我国很多BOPET生产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在特种功能聚酯膜上的研发和生产上加大了力度,已经形成规模生产的有亚光膜、高亮膜、热封膜、热收缩膜、高阻隔膜、抗紫外线辐射膜、抗静电膜、阻燃膜等,满足了不同领域的新需求。此外,相关企业还在开发电子电气、光学、太阳能等产业急需的特种功能性材料。

    除了工业上用的的功能性膜材料外,食品行业也对传统的塑料包装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

    据北京印刷学院副教授李东立介绍,我国是水果和蔬菜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每年的水果蔬菜的损失率高达25%~30%,而美国仅为1%~3%。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水果的产量为8000万吨,蔬菜6.77亿吨,而每年损失掉的果品和蔬菜就多达1.4亿多吨。巨大损失的背后是保鲜包装材料和技术的缺失。据介绍,美国利用先进的保鲜包装可以使水果增值2.4倍,而我国的平均增值只有0.4倍。功能化差异化的保鲜包装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针对这一现状,北京印刷学院成功研发出智能缓释长效水果保鲜包装材料,既能抑制病原菌生长,又不会造成杀菌剂在水果上的残留。这种包装还会根据水果上细菌滋生的程度自动释放杀菌剂和智能调节浓度,因此被称作智能缓释保鲜包装。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果蔬包装只是食品包装的一种,食品、饮料品种繁多,对于包装的要求也是千差万别,有的需要阻氧,有的需要避光,有的需要透气,有的需要隔水,有的要耐冲击,有的要易撕开,还有的是要几种功能的组合。因此,塑料包装产品的差异化是塑料产业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也为塑料包装企业摆脱同质化竞争提供了途径。差异化的标签也将大大提升塑料包装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