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塑胶资讯 > 政策法规 > 湖南能源建设工作进入“快车道” 《湖南省十三五节能规划》实施

湖南能源建设工作进入“快车道” 《湖南省十三五节能规划》实施

发布时间:2017-02-10 84
三、主要任务 
  
(一)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 严控高耗能行业能耗增长。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进一步突出项目落地的能效把控,研究探索实施项目能评审查验收与后监管制度。严格控制高耗能、低能效项目重复建设和过剩行业盲目发展,结合地区年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强化地区与行业能耗总量的源头管控。 
  
2.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充分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冶金、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行业为重点,继续组织节能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能源利用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高耗能行业能效水平。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十三五”期间,淘汰化解煤炭生产落后及过剩产能1500万吨,淘汰落后钢铁产能50万吨。 
  
3. 推动低能耗产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培育发展新兴业态,推动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以产品、业态、模式的创新助推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2020年,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以上。积极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节能低碳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构建长沙太阳能光伏制造装备产业基地和智能电网装备产业基地,湘潭、株洲和郴州风力发电装备产业基地,衡阳智能输配电装备产业基地等。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 
  
(二)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通过有效推进洁净煤利用,扩大天然气应用范围,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从能源供给侧和消费侧同时发力,切实降低我省煤炭消费比重,提高非化石能源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到2020年,煤品燃料消费占比控制在60%以内,非化石能源占全省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6%。 
  
专栏1: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1)洁净煤燃烧。实施低硫低灰洁净煤配送制度,杜绝直接燃用高硫高灰原煤,以六大高耗能行业分布较集中区域为重点,合理布置洁净煤配送站。力争到2020年,燃煤锅炉全部使用洗选煤。 
  
(2)燃煤替代。发展清洁低碳能源,降低煤炭消费比重。以长株潭城市群为重点,辐射岳阳、郴州、娄底等传统产业地区,加快实施“气化湖南”,有序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业副产天然气制备可燃气,利用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电力等优质能源替代煤炭。 
  
(3)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进光伏扶贫工程,到2020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加快在长株潭、岳阳、常德等地优先利用浅层地热能,全省新增地热供暖(制冷)面积40万平方米,新增地热发电装机容量1000千瓦;科学发展风电、生物质能,投运规模达分别达到700万千瓦和80万千瓦;继续挖掘水电,适度发展抽水蓄能电站。 
  
(三)提升重点领域能效水平。 
  
1. 深入推进工业领域节能。按照我省贯彻《中国制造 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 年),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高耗能行业“两型”化改造步伐。大力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工艺和装备,通过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实施传统行业节能改造、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提升、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全面提高工业领域能源利用效率。 
  
专栏2: 主要工业领域节能 
  
(1)电力(火电)。实施“上大压小”,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因厂制宜采用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等成熟适用的节能改造技术,重点对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等级亚临界、超临界机组实施节能改造。到2020年,火力发电煤耗控制在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内。 
  
(2)钢铁。加快钢铁淘汰落后产能和耗能设备,在高炉脱湿鼓风工艺、加热炉蓄热式燃烧、低品质余热余能利用、钢铁工厂能效管理等方面寻求新突破。到2020年,钢铁企业自发电占比达70%以上,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不超过560千克标准煤。 
  
(3)有色。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发展铅锌、锡、锑、钨、铋等传统优势产业深加工产品。积极推广应用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工艺等技术。到2020年,规模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18%。 
  
(4)化工。合成氨行业重点推广应用富氧制气技术、节能型全低变换工艺及变压吸附脱碳技术。烧碱行业继续推广先进节能的离子膜法烧碱,到2020年离子膜烧碱比例达到100%。电石行业采用空心电极、氯酸钾行业推行大容量电解槽,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品能耗。 
  
(5)建材。水泥行业全面普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配套建设余热发电设施,推广应用水泥回转窑富氧燃烧技术。平板玻璃行业推广全氧燃烧、熔窑余热综合利用、原配料高温预分解等技术。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推广先进窑炉改造、干法制粉、陶瓷砖塑性挤压成型、一次烧成等工艺技术及装备。墙体材料行业大力推烧结砖大断面隧道窑、隧道窑保温技术、余热利用技术、窑炉风机变频调速技术等。 
  
2. 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加强建筑用能规划,提高新建建筑能效水平,全省新建建筑全面执行65%及以上节能率设计标准,到2020年,全省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设计阶段执行率达100%、设区城市施工阶段执行率达100%,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深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探索制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激励政策,到2020年,实现既有居住建筑和既有公共建筑各1000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提高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对建筑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和政府投资的项目,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进行全过程监管,到2020年,全省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长株潭地区达到50%。推动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通过完善建筑工业化标准体系,积极创建建筑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面开展建筑工业化试点示范建设,逐步引导房地产开发项目采用建筑工业化方式建造。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建立绿色建材认证标识制度以及针对绿色建材产业链不同环节的认证体系,组织开展绿色建材评价工作。 
  
3. 着力强化交通运输节能。建设绿色交通运输网络。构建绿色生态公路网络,进一步优化、完善高速公路网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推进以洞庭湖为中心,湘、资、沅、澧干流为重点的内河航道升级整治,提高水路交通在交通运输中的比例;逐步发挥轨道公共交通优势,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推广绿色交通运输装备。加快淘汰高能耗、低效率老旧车辆;引导货运车辆向轻型化、重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快内河船舶船型标准化和LNG清洁能源化;支持采购运营新能源汽车和洁净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到2020年,新增及更换的公交车中新能源车辆比重达65%,加快推进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等慢行系统建设。建设集约高效运输组织体系。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综合运输的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逐步提高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到2020年,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6.0%,城市客运单位人次能耗下降10%。 
  
4. 充分发挥公共机构节能示范作用。率先建成能源管理体系,加强能源计量基础建设,实施用能独立核算,推行能耗定额管理。率先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优先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开展公共机构节能技术改造,鼓励公共机构开展用能托管。新建建筑率先普及绿色标准,推动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建筑新建项目全面执行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和绿色建筑标准。率先实现新购公务用车普及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新建和既有停车场规划建设配备充电设施。率先采购使用节能、节水等绿色产品、设备,通过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实施两型产品采购制度,提高采购节能产品的能效水平,扩大政府采购节能产品范围。 
  
5. 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领域节能。坚持集中与分散供能相结合,加快城乡用能方式转变,提高城乡用能水平和效率。农业方面,鼓励农民购买高效节能农业机械,完善农业机械节能标准体系,淘汰老旧农机。农村方面,健全农村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体系,开展农村建筑节能试点示范,推广省柴节煤炉灶,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沼气、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加强沼气设施的运行维护。 
  
6. 切实加强商用和民用领域节能。推动商业、旅游业等行业建立并完善能耗限额标准及能源管理制度,加快对照明、空调等设施节能改造,开展绿色商场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推广大型商场、超市等能耗在线监测体系建设。普及节能知识,鼓励消费者购买高效节能家电、节能环保型汽车和绿色节能型住宅。 
  
(四)加大节能新技术产品研发推广力度。围绕节能重点行业和关键技术领域,在高效照明、节能家电、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单元式空调器、高效锅炉炉窑、高效电机和高效配电变压器等领域,加快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加快推进节能新技术、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支持高效节能等新技术成套装备与重大产品产业化,加快提升重点行业节能装备技术水平。